竹荪菌,竹荪菌种培植方法详解
竹荪,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培植方法不仅关乎产量,更影响品质。以下将详细介绍竹荪菌种培植的各个环节,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在培植竹荪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基质。常用的基质包括竹片或玉米秸秆等。这些基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滋生。
消毒方法是将基质放入锅中煮沸30分钟,然后晾干备用。这样做可以确保基质的清洁,为竹荪菌的生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竹荪菌种子在播种前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将种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以有效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消毒液可以使用常用的消毒剂,如高锰酸钾溶液或漂白粉溶液。浸泡后,取出种子晾干备用。
在进行播种操作之前,工作台也需要进行消毒。使用消毒液对工作台进行擦拭,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
播种时,先用竹棍在栽培料中间划一条凹槽,将种子掰成鸡蛋大小放入凹槽内。然后,将栽培料复原,每90cm左右料长播菌种1袋。
种子播入后,要注意用种量。每亩栽培料大约需要550袋至600袋(每袋500g)的种子。如果栽培料有轻微氨味,则不宜立即复土,以免影响菌种生长。
竹荪种植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控制都非常关键。
竹荪播种时,室内湿度要达到70%左右,温度需在18摄氏度左右。当菌丝爬上来时,温度要提升到20摄氏度。等到菌蛋出来时,温度需达到22摄氏度。
竹荪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并维护环境。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
成熟的竹荪需要先用冷水洗净剪根,再放入开水中焯后迅速捞出晾凉。干竹荪则需用清水泡发后择掉“裙边”部分,用生粉轻轻抓揉去除沙子。浸泡过程中加入盐可以更好地去除竹荪的菌菇异味和杂质。
由于竹荪性凉,脾胃虚寒者和腹泻者不宜多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适量食用。
通过以上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相信您已经对竹荪菌种培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只要严格按照这些方法操作,相信您能够成功培植出高品质的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