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军战损巨大
根据央视CCTV4频道深度国际节目播出的俄乌战争双方最新战损比,乌军总体损失远远超过俄军,战损比例平均为10倍左右。具体数据显示,乌军固定翼作战飞机23对比俄军302,直升机56对比俄军212,无人机...
2. 泛政治化思维导致官方机构翻车
这次俄乌战争的特殊之处在于泛政治化思维泛滥,不仅专家、媒体、评论员出现失误,就连官方机构也随之翻车。可能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和传播的迅速,导致各方在表达立场和观点时没有充分地考虑事实和逻辑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了诸多错误信息。
3. 『抗日战争』的国家定性
抗日战争』是中国国家定性的,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时间,但央视播出的俄乌战争却成为了焦点。这是因为在中国网络上,有一些反华势力试图通过炒作俄乌战争来分散国内舆论和对中国政府的批评,甚至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和攻击。
4. 简体中文网络对鹅毛的支持
中国网络上对于鹅毛的支持主要是出于对共同敌人的反对,而不是真正喜欢鹅毛。这个共同敌人指的是那些反华势力和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无论是在俄乌战争还是和印度冲突时,这些敌对势力都没有真正帮助中国,因此中国网络上对鹅毛的支持实际上是对中国敌对势力的抗议和对中国利益的捍卫。
5. 乌军战损比例详细数据
根据CCTV4播出的俄乌战争双方最新战损比,乌军的损失巨大,战损比例平均每10倍左右。具体数据显示,乌军阵亡比例为1:8.7,受伤比例为1:4.45,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损毁比为1:7.36,无人机损毁比为1:13。这些数据表明乌军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其作战能力和士气。
6. 多个国家参与乌克兰战争
报道显示,目前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公民在乌克兰与俄军作战。这表明乌克兰战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和民间武装力量参与其中。甚至长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印度也对俄罗斯的行为感到不满,采取了排除俄石油公司的措施。
7. 游戏画面被用于报道
有报道称,某视频平台在报道俄乌冲突时使用了游戏《战争雷霆》中的“导弹拦截”画面。考虑到俄乌冲突的敏感性,该平台对此类事件的流量分发与平日有所不同。这一现象揭示了媒体在报道冲突时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误导性报道的问题。
8. 控制媒体口风转移问题
在报道俄乌战争时,央视通过控制媒体口风,将不利于乌克兰的信息全部忽略,并将问题引导向不利于俄罗斯的方面。例如,将注意力转移到出口持续下滑、芬兰加入北约、国内火灾等问题上,将战争失败转化成政治胜利,制造了一种假象。
9. 央视报道口吻的变化
据观察,俄乌战争已经持续超过一年半,央视每天的报道和评论口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严守中立,不带情绪;评论不再使用将俄军称为“解放”而将乌军防守称为“进攻”的词语;避免使用具有争议性的激烈评论。
10. 央视报道视频简介
央视网更新的一条视频简介中提到了俄乌冲突的持续战斗,俄继续打击乌军目标,而乌方称击退了俄军的进攻。这条简介在收视TOP榜上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说明人们对于俄乌战争的关注程度。
以上是关于央视播出俄乌战争报道的一些相关内容,央视之所以播出这一内容可能是为了让观众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和影响,同时展现央视的中立立场。此外,游戏画面被用于报道和媒体口风的转移等问题也提醒我们在媒体信息的消费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和批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