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这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ǎnkǎnértán,其字面意思是由“侃”和“而谈”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个成语进行详细的解析。
“侃”字在这里的含义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这个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说话时的姿态,不仅话语有力,而且表情镇定,给人一种自信且稳重的印象。
“而谈”则表示“说话”的动作,与“侃”字结合,形成了“侃侃而谈”这个成语,用以形容一个人在谈话时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理直气壮的状态。
“侃侃而谈”的成语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乡党》中的“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这里孔子在与下级官员交谈时,表现得从容不迫,正是“侃侃而谈”的典范。
例如,在《客窗闲话·某少君》中提到:“少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众皆悦服。”这里描绘的少君在谈论时,既引经据典,又从容不迫,令人信服。
-近义词:海阔天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 反义词:噤若寒蝉、沉默寡言、吞吞吐吐
在句子中,侃侃而谈可以充当作谓语或定语。例如:“他在会议上侃侃而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里“侃侃而谈”作为谓语,描述了他在会议上的表现。
“侃侃而谈”含有褒义,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在谈话中的自信和从容,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或困难的问题时,仍能保持镇定自若。
随着时间的发展,“侃侃而谈”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演变。它原本用于形容古代文人的风度,如今则更广泛地用于形容各类场合下人们谈话的态度。
“侃侃而谈”这个成语,不仅传达了一种说话的态度,更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自信和从容。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正式场合,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