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汉语成语,意为一个人死后才会对是非功过加以。成语出自《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盖棺论定,[gàiguānlùndìng],一个人的功过好坏,在死后做出。出处《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不可自满。”
盖棺定论:盖棺论定,[gàiguānlùndìng],(1)[Aman'smeritsordemeritscanefinallyjudgedonlyafterhisdeath]∶一个人一生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作出定论。
盖棺定论,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出处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盖棺论定与盖棺定论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近义词有所不同。盖棺论定的近义词有:盖棺定评、盖棺定论、盖棺定案;而盖棺定论的近义词有:盖棺论定、盖棺定案、盖棺定评。
盖棺定论在句子中的使用,可以如下所示:
-他一生功过,有待于后人盖棺论定。 莫道古人多玉碎,盖棺定论未嫌迟。
盖棺定论与盖棺论定的区别,虽然细微,但却是汉语成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了解它们的出处、词语解释、近义词和用法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