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小学生因研究基因而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这名获奖小学生的父亲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这一背景使得事件更加引人深思。
01祖孙三代的首张奖状
孩子获得祖孙三代的首张奖状,父亲为此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看到这个视频,祖孙三代终于得了一个奖,确实值得轰轰烈烈闹腾一会儿。为这位父亲点赞,最有仪式感的庆祝,孩子一生的记忆,此父亲......
02父母热情“参赛”,孩子拿成果
一些家长也热情“参赛”,上演了“父母搞研究,孩子拿成果”的戏码。例如,云南昆明某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获大赛三等奖引发热议;后经调查证实,其就职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父亲参与了研究过程。
03孩子撕碎奖状,父爱认同被撕毁
一张奖状撕毁了父爱的认同:当父母的无心之语成了孩子一生的伤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山东的小学生捧着自己刚刚获得的奖状,满怀期待地跑向父亲,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他的父亲却因为儿子的获奖而嘲讽他:“你以为你真有什么成就?不过是爸爸的功劳罢了!”孩子的喜悦瞬间化为泡影,大人的嘲讽让他撕碎了手中的奖状。
04父母过度介入,孩子能力受限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最近网上一个视频火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年终获得学校发的奖状一张,其父母激动万分,要知道这是祖孙三代获得的第一张奖状,立马请来锣鼓队,张灯结彩,悬挂横幅,锣鼓喧天。这位小男孩的父亲却因过度介入儿子的研究,使得孩子能力受限,无法独立完成研究。
05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回应:系研究员之子
近日,昆明市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发表结直肠癌相关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事,引起公众热议。有网友指出,该研究远超小学生能力范围,“或涉嫌学术腐败”。云南省科协回应记者称,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之子。
06调查组成立,后续将向社会反馈
针对此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学术不端、功利教育的讨论,值得我们深思。
07关注孩子成长,培养独立能力
在此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干预,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我们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