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在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正式建成。三峡大坝工程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达954.6亿元人民币。以下是关于三峡大坝建成时间的详细介绍:
1. 修建开始及进展时间
三峡大坝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修建过程中,经历了12年的艰苦施工,直到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正式建成。
2. 施工过程及规模
三峡大坝工程可分为主体建筑物工程和导流工程两部分。主体建筑物工程包括大坝主要结构和船闸等建筑,导流工程则是为了保持修建过程中的江面航运交通畅通而建设的导流洞。
大坝主要结构
三峡大坝的大坝主要结构全长2309米,高度达185米,混凝土浇筑总量超过1600万立方米。大坝采用重力坝设计,其基础为混凝土发电厂,主坝上部为厚度不等的重力坝体和表孔坝。大坝体分左、中、右三段,其中左段为水利船闸、右段为电力厂。
导流洞
导流洞的建设是为了在大坝修建期间,保持长江的航运交通畅通,将水流通过导流洞转移到主坝建设区域的两侧。导流洞总共有两洞四门,每门门洞宽53米,高62米,门洞间距为169米。导流洞的建设创造了让普通游客可以亲近大坝工地的机会。
3. 三峡大坝的意义
三峡大坝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电,它在防洪、航运、供水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洪
三峡大坝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长江水位,减少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大坝具备良好的防洪功能,可以防止洪水席卷长江流域。
发电
三峡大坝建成后,拥有32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年发电量约占中国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15%左右。三峡大坝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为中国的能源需求作出巨大贡献。
航运
大坝的建设为长江航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修建过程中,导流洞允许船舶顺利通行,避免了大规模的航线中断,大大提高了长江水运能力和效率。
供水
三峡大坝的建设也为华中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用水资源。大坝库容约为3980亿立方米,可以满足长江中游地区的供水需求。
环境保护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改变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大坝周边植被增多,湿地也得到了保护。此外,三峡大坝还设有鱼道和鱼类保护措施,保护了部分重要的水生生物。
经过12年的艰苦施工,中国的三峡大坝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建成。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工程,三峡大坝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电能力,还在防洪、航运、供水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大坝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巨大进步,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