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发布了一篇名为《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的文章,揭示了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进行诈骗的恶劣行径。文章指出,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以夸大宣传的手段,将成本极低的保健品吹嘘成具有神奇功效的药品,从而诱骗老年人购买。
在近期破获的保健品诈骗案中,涉案人员采取精准的“电话销售”策略,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他们通过电话推销,宣称这些保健食品具有补肾壮阳、防癌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诈骗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
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钻空子进行诈骗。例如,北京奇案中,王大爷因购买保健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最终导致老伴去世。
在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某公司正在举办一场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推销会。会上,一位自称“妙华”的老师与另一位“小杨”(化名)老师正在热情地介绍某保健品的神奇功效,诸如“10盒喝掉……”等夸大其词的宣传语。
多位办案民警表示,在王某某案中,许多从事保健品诈骗的“业务员”有保险推销员等从业经历,他们手中掌握或非法获取大量客户个人信息。这一群体善于与老年人打交道获取信任,高额分成让他们铤而走险。
李某因销售‘xx保健品’被指未经审批却夸大宣传,涉嫌诈骗金额100余万元。若罪名成立,他将面临10年以上的刑罚。
重庆晚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重庆市公安机关近日成功破获假冒医院专家教授诈骗老年人、病患群体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23名,打掉犯罪团伙16个,捣毁诈骗窝点30个,核破案件1万余起,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温州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涉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涉案金额2000余万。该案件的成功破获,展现了公安机关打击保健品诈骗的决心和能力。
近日,重庆荣昌警方破获一起以推销保健品为名实施集资诈骗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潘某,涉案资金17万余元。
为了防止保健品诈骗案件的发生,市场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让他们不再成为骗子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