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推荐 / 正文
登岳阳楼 陈与义,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

发布时间:2025-02-04 19:36:06

《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通过对登楼观景、抒情归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时势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小编将深入解析陈与义的诗作,探讨其背后的情感与哲理。

1.登楼观感,抒怀家国

陈与义在《登岳阳楼其一》中,首先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通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卷西风,人似秋鸿来有信”等诗句,展现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抒发了对家国的无限思念和忧虑,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亲友的牵挂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2.感怀时势,慨叹兴亡

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句,揭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与唐代诗人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与义通过自己的视角,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3.归途抒怀,观景排忧

在《登岳阳楼其二》中,诗人转而描写归途的景色,通过“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等诗句,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

这美景并不能完全驱散诗人内心的忧愁。他在“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中,透露出对归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4.借景抒情,意境深远

陈与义的诗作善于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情感。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既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又隐喻了国家的分裂和动荡。

这种意境的深远,使得陈与义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5.情感真挚,哲理丰富

陈与义的诗作情感真挚,哲理丰富。他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还对人生、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一句,既是对英雄的赞颂,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登楼观感、感怀时势、归途抒怀等情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家国的忧虑、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情感和哲理,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opyright稍拽网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14893号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