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说唱俑:探寻古代艺术瑰宝
在古代,说唱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更是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动写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件国宝,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都博物馆原创大展“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于21日正式启幕,其中展出了88件镇馆之宝和国家一级文物,共250余件/套珍藏。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等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线上展厅”中,500亿像素的兵马俑一号坑室内全景图让每尊兵马俑的细节纤毫毕现。而互动体验产品“云游百戏俑”则将实景与VR技术结合,再现秦朝宫廷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宫廷的繁华与神秘。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的首部原创文物活化系列片,其中就包括了击鼓说唱俑。这件陶俑现藏于国博地下一层,其生动的形象和夸张的动作,展现了古代说唱艺术的魅力。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中国西部四川省,为东汉明器。其头戴巾帻,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这件陶俑不仅展现了说唱艺术的生动形象,更为我们探讨说唱艺术的起源提供了线索。据考古学家研究,说唱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全国的博物馆纷纷举办各类活动,传承中华文明。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一条视频走红,展示了全国博物馆的一场“演唱会”,其中就包括了击鼓说唱俑。这件国宝的亮相,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珍贵。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内开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击鼓说唱俑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瑰宝,其保护与传承责任重大。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这件国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