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这场革命以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为主要内容,旨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标志着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武装斗争,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革命力量。
()广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起义,它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坚定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地主的合法权益。
()在土地关系上,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使农民有饭吃,同时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
()在劳资关系上,共产党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革命老根据地分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0多个县(市、区),在战争年代,这些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大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革命根据地相对稀少。
()列宁时期的土地纲领随着革命和建设形势的需要,从最初的“为割地而斗争”不断发生着改变,这一时期的“割地”主要是指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失去的土地。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就在根据地的红色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1928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法律基础。
()土地革命使农民群众从封建剥削和债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革命的主体力量。
()土地革命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土地革命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