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显著的社会经济变革,反映了国家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比达到63.89%。这一数据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3642万人,比重上升了14.21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尽管总人口有所减少,但城镇人口的数量却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46478万人,减少了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了0.84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三分之二。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这一数据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镇化率形成了鲜明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2023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比1949年末提高了55.52个百分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率变化:新中国成立75年来,城镇化率从1949年末的10.6%提高到2023年末的66.16%,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
2.城镇常住人口增长: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9.3亿人,地级以上城市常住人口达到6.7亿人,比1949年末增长了约8倍。
3.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考虑到14亿的总人口基数,不少研究会将城镇人口增长与乡城人口转移画上等号。据此估计,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代表着1400万的人口从乡村迁徙到城镇。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各类宏观指标的增强,如经济增长、消费升级等。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城镇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