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专题 / 正文
缚组词,缚组词组

发布时间:2025-02-06 14:48:14

“缚”字,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捆绑、约束之意。在汉语中,以其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众多词语和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日常用语等多个领域。

1.缚的读音与书写

缚字的读音为“fù”,拼音为“fù”。其部首为纟,笔画数为13(部首3笔,部外10笔)。

2.缚的基本词义

“缚”的基本词义为捆绑、约束。例如,在《左传·文公二年》中,“晋襄公~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这里的“~”即指捆绑。

3.缚的组词与应用

以“缚”字为基础,可以组成多种词语,如“束缚”、“捆缚”、“绑缚”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

-束缚:限制、约束。如:“他觉得自己被束缚在了繁重的工作中。”

捆缚:用绳子等物品捆绑。如:“士兵们将犯人捆缚起来。”

绑缚:用绳索等物品捆绑。如:“她被绑缚在椅子上。”

4.缚的成语与典故

“缚”字在成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

-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束身就缚: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缚鸡之力:比喻微小的力量。

吐丝自缚:比喻自己陷入困境。

例如,在《晋书·庾翼传》中,有“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这里的“束之高阁”即指将某事或某种主张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5.缚字在文学中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缚”字常用来描绘人物的状态或情感。例如,清·方苞的《狱中杂记》中有“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这里的“缚”字形象地描绘了囚犯被捆绑的痛苦。

6.缚字在历史中的体现

在历史文献中,“缚”字也常出现。例如,在《史记》中,有“秦囚赵高,使~之。”这里的“~”即指捆绑。

7.缚字的演变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缚”字的用法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它除了原有的捆绑、约束之意外,还衍生出了束缚、限制等含义。

8.缚字的文化内涵

“缚”字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束缚与限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解放的追求。

“缚”字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其丰富的词义和广泛的应用使其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其组词、成语、文学运用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Copyright稍拽网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14893号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