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味剂,其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国家标准《白砂糖》由全国制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下是对白砂糖国家标准的一些详细解读。
国家标准《白砂糖》由TC373(全国制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这意味着该标准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确保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
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华侨糖厂等。这些单位在白砂糖的生产、检验和研究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权威性。
白砂糖分为精制、优级、一级、二级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和适用范围。
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含量一般在95%以上。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缓急、生津润燥等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久咳不愈等症状。口舌生疮或溃烂时,白糖外敷有利于创面愈合。
白砂糖呈现为细小均匀的白色颗粒状,一般分为粗粒、大粒、中粒、细粒等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白砂糖适用于不同的烹饪和食品加工需求。
冰糖是由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固体,分为单晶体冰糖和多晶体冰糖。单晶体冰糖呈规则的透明晶体状,而多晶体冰糖则是由多个小晶体组成。
白砂糖(含水量0.05%-0.1%)、冰糖(含水量0.15%-1.4%)和方糖(含水量0.2%-0.3%)的含水量较低,还原糖含量少,耐储存时间较长。红糖和绵白糖因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较高,易吸湿结块,耐储存时间相对较短。
理论上,符合国家储存条件的固体食糖可以保证长期储存。实际储存过程中需要关注食品安全,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的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2760-2024)将于某日正式实施,替代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新标准实施后的生产合规。
白砂糖国家标准对于确保市场供应的白砂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和遵循这些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白砂糖,享受美味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