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特点
1. 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进行调整的,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会倾向于扩张,以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会倾向于紧缩,以抑制通货膨胀。
2. 着眼于长期稳定经济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宏观调控的长期效果,以稳定经济增长、保持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为目标,而非追求短期的经济波动。
3. 强调货币政策的适度和平衡
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货币政策的适度与平衡,避免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以免引发金融风险和经济震荡。
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特点
1. 增加货币总量,加快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内的货币流动速度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放水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和货币工具来增加货币总量,加快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内的货币流动速度。
2. 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积极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前提,它能够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并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1. 制定者的不同
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而积极的货币政策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需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2. 政策目标的区别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使本国货币稳定,保持经济增长和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财政政策的配合性
积极的货币政策需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匹配,以实现更直接和有效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则需要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相协调,以保持经济稳定。
4. 确定政策的灵活程度
积极的货币政策通常需要更大的灵活度和行动力,以及更加具体和明确的政策举措。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中性,以避免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在目标、制定者、政策配合性和灵活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长期稳定经济发展,强调政策的适度和平衡;而积极的货币政策则着重于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匹配。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可以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取向,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