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以“萧萧梧叶送寒声”开篇,以风声叶动为引,逐步展开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孩子们天真欢乐生活的描绘。
1.萧萧梧叶,寒声送至
15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的开篇“萧萧梧叶送寒声”,用“萧萧”形容风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传递着阵阵寒意。这里的“送”字,巧妙地将静态的树叶与动态的风声结合,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诗人通过这种听觉上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凄清和寒意。
2.江上秋风,动客情思
接下来的“江上秋风动客情”,不仅点明了秋风来自江上,更通过“动客情”三个字,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秋风不仅带来了凉意,更触动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儿童促织,夜深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孩子们还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斗蟋蟀,而篱笆下的一点灯火,则是他们欢乐的见证。这里,诗人通过孩子们的欢乐,与自己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4.诗中的“见”字
《夜书所见》中的“见”字,是一个古今字,但在小编中应理解为“看见”或“所见”。这里的“见”字,揭示了诗人夜深人静时所看到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通过“见”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所见景象融为一体,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5.诗的意境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使得诗的意境既凄清又温馨,既孤独又充满希望。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夜书所见》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