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作为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学科,对于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中部分习题及其答案的详细解析。
1.统计学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它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并非所有单位都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例如,全国企业数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来估计。
2.社会统计学特点 社会统计学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数量性,关注事物的数量方面;总体性,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具体性,针对具体事物的数量;变异性,总体中各个单体的数量特征可能存在差异。
3.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要求各因子水平下的样本是独立的,样本方差相等(方差齐性),用于检验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但不要求各因子水平下的样本完全相同。
4.相关系数 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值越接近于1或-1。例如,相关系数值为D,即越接近于-1或1,表明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回归分析则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因变量的值。两者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6.抽样调查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至关重要。例如,某市城区有18个社区,常住居民10000户,若需了解该城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样本规模定为400,则最适宜的抽样方法可能是分层随机抽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7.统计指标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的一种,它反映了某个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通过统计指标,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趋势。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方法,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解释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