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两国之间的势力对比,还留下了千古之谜:白起坑杀40万降卒的真相。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揭示其背后的历史真相。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秦国与赵国之间,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秦国名将白起指挥秦军,以佯败诱敌、分割包围、切断粮道的战术,成功击败了赵军。
经过专家们的细致考证,发现这个大坑乃是长平之战时期,秦军用以坑杀赵军的地点之一。基于此,专家们便给这个大坑赋予了一个专属的名字——“永录尸骨坑”。
赵括突围被杀后,秦军损失过半,赵军最后投降的有40多万。此战之惨烈、赵军作战之英勇可见一斑。赵括年纪轻轻,首次出战便遇到白起这样的对手,何其不幸!
当时白起已经年过60,纵横沙场40余年。他的军事才能和冷酷手段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估计赵军实际被坑杀的只有4万多人,白起加了个零变成了40万。长平之战后,白起一反常态地多次拒绝领兵再打赵国,相信是因为他自己清楚赵国实力尚存,并未如他所吹牛的主力损失殆尽。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坑杀策略震撼人心:他先是围困赵军,切断了他们的粮草,然后迫使赵军的降卒无法再战而投降。游戏模拟出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让玩家在各个战略节点上进行选择。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白起并不是一次性坑杀四十万人,而是从战争到最后结束,整个过程中对赵军降卒进行了大规模的坑杀。
白起一生的作战中,最有名的当属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以白起的胜利结束,但令人影响深刻的是白起杀降,40多万赵国降卒,白起全部杀了,这令后人对于白起的冷酷手段和战争伦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