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
破阵子 辛弃疾,破阵子辛弃疾拼音版

发布时间:2025-02-01 10:06:0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1.辛弃疾的生平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他21岁时曾在山东一带抗金,失败后回到南宋。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但饱受排挤,不受重用,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2.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48岁左右。正值南宋与金国交战之际,辛弃疾心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3.诗歌的内容解析

这首诗共有十句,首句和尾句写实,中间八句写虚。当下是年老赋闲的无奈,梦里是角声呜咽、沙场点兵的壮丽景象。

4.诗歌的词句解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描绘了词人在醉酒之中,依然不忘国家兴亡,心中充满了壮志豪情。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士兵们英勇杀敌的场面,展现了辛弃疾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描绘了战场上英勇的战士,骑马飞驰,拉弓射箭,气势如虹。

5.诗歌的问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他渴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6.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以其豪迈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词句,成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之一。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战争场面和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7.诗歌的影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词人学者都曾对此词进行过研究和赏析,使其成为我国古典诗词的瑰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词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Copyright稍拽网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14893号  站点地图